小学生疯狂迷恋《蛋仔派对》,教委终于出手!责任究竟在谁?
每次去儿童医院,如果你发现有小朋友在玩手机,那我敢肯定80%在玩蛋仔派对,剩下的20%在刷抖音。按道理来说生病了应该休息,但是蛋仔派对是孩子们的心灵鸡汤,仿佛那些孩子在玩《蛋仔派对》时,病就像完全好了一样。
一个小朋友在玩,引来身边一堆小朋友来围观,小朋友被这魔性的“咔咔,我的小舅舅”、“鸡蛋呀荷包蛋”“来不及了”……洗脑了。一传十,十传百,很多小朋友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《蛋仔派对》,都是看别人玩,学来的。
这就是《蛋仔派对》的厉害之处,比病毒传播还厉害。《蛋仔派对》非常容易上手,小朋友一看一听非常上脑,要强的小朋友总觉得自己能玩的更好,成功利用小朋友的要强心理特征,促使小朋友相互传播。然后小朋友们天天玩着重复的玩法,玩得乐此不彼。玩输了,就还要玩,想扳回一局;玩赢了爽,就还想赢一把,就这样,如果不是在大人的管控下,小朋友深陷其中,欲罢不能。
就算在拥挤的地铁里,同样也随处可见,小朋友拿着手机玩蛋仔派对,玩的不亦乐乎,甚至是“走火入魔”。
上面这个小朋友,就是一边玩着《蛋仔派对》,一边“疯”了般地用脚踢着旁边的这位大爷的腿,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。
大爷很无奈,严肃地告诉男孩。脚不要乱踢,谁知道小朋友开始嚎嚎大叫,但是还不忘他手上的《蛋仔派对》,这大爷明显是“妨碍”小朋友玩游戏了,搞不好,小朋友玩输了,就会更加的恼火了。
而这只是沉迷《蛋仔派对》的冰山一角,有一次乘电梯时。一对母子进电梯,男孩一边玩《蛋仔派对》,一边走路,不巧撞到天梯门,但他一点反应都没有,好像一点也不疼,继续玩着,妈妈让他不要玩了,撞到疼不疼。他说不疼,好不容易就玩一次,就让我玩玩吧。
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实在忍不住插嘴:“你这孩子《蛋仔派对》的瘾还真重,你家孩子是怎么接触《蛋仔派对》的?”孩子妈妈满脸无奈地回答我:“孩子以前很听话,也不玩手机游戏,有一次去他舅舅家,看他表哥玩。不让他玩的话,闹脾气,跟你对着干!”
《蛋仔派对》在小学已经“肆虐”,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更不是子虚无有。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。
以上这张图是上海某小学班主任,转发市教委的通知,通知上面明确说明《蛋仔派对》在小学生中的风靡程度,导致造成的诸多诈骗危害、未成年充值维权、沉迷成瘾,引起众多社会舆论和争议。
当《蛋仔派对》在小学生中盛行,当全班学生都沉迷时,你还以为是家长的问题吗?你去听听吧,去调查调查,随随便便去蛋仔里面玩一下,开下语音,这游戏有几个成年人在玩?全是一群群被毒害的小学生。
资本的力量一旦强大起来,连小学生你们都不放过,谁给你们那么大的胆量。小学生那是祖国的未来,容不得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,也容不得任何人打擦边球。掩耳盗铃的把戏迟早会穿帮,皇帝的新装时代已经过去。
你们收割一下成人也就算了,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。可你想过没有,小学生的自制力那么差,你们也不放过,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游戏都是小学生在玩吗?你们敢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自己问心无愧吗?你们敢睁着眼睛说瞎话吗?难道你们就没有小孩吗?
我知道也许你会说,这些账号都实名认证过了,都是成年人在玩。因为后台的数据显示确实是成年人在玩,但是请你们去游戏中听听吧,手机的对面是一群小学生正在沉迷着游戏。敢把实时语言公布出来吗?全国有多少小学生被蛋仔派对毒害了?
去看看《蛋仔派对》里面的人设吧!很明显,某公司在设计角色模型的时候,这明摆着往小学生审美中靠,你见过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会喜欢那种“病态”的画风?你见过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球的人吗?敢不敢做一个调查统计,有多少成人喜欢《蛋仔派对》里面的人物画风。这说明这游戏设计的初衷就已经很明显了。
但这还不算什么,更明显的还在后头!你见过游戏中的所有的配音都用小学生的声音吗?“咔咔,我的小舅舅,鸡蛋呀荷包蛋”,而这就是小学生的配音,难道你是想表达:“你看,我这游戏里面都是小学生在玩,你也来玩吧”?
这种配音就是纯属为了卖萌而卖萌,专门用来吸引小学生的,成年人一听幼稚过头了。这明显是用来灌输心灵鸡汤的,可小朋友不知道用意,他们可不是这么想的,他们会觉得好搞笑,因此他们记忆深刻,不经意间刻在骨子里,成为了传播的“帮凶”。
要知道当被一件事情给反复洗脑,就算明知道是假的都可能信以为真,就好比如已经销声匿迹的脑白金,这种“下三滥”手法迟早会原形毕露。某公司给小学生们灌输这种“毒药”,他们对小学生们的心理研究很厉害,真的很佩服。只可惜用错了地方,还不如多专心搞你的《梦幻西游》藏宝阁吧!多研究研究《射雕》、《逆水寒》的新玩法和体验,加快重构《魔兽世界》吧!这才是你们的未来,别老研究着小学生心理。要是哪天真的对教育市场感兴趣,那就做一个纯教育类的游戏吧!
到现在还有人来指责家长,孩子沉迷游戏,甚至充值,责任全在家长。因为游戏都有接入防沉迷系统,而且手机也是家长给孩子的。但孩子用家长的身份注册,用家长的银行卡支付,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障碍。此时所谓的实名认证和防沉迷形同虚设。
当《蛋仔派对》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体事件时,就已经不是个人问题那么简单的情了。在蛋仔派对充值的未成年人实在太多,太多的家庭深受其害,而且最近《蛋仔派对》有关未成年的网络诈骗也开始兴起。
这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力量?强大的连教育部都在为此事伤透脑筋,奈何教育部也无能为力,只能让我们老师和家长费心了!